close
妳的理財觀是正確的嗎
更新日期:2007/07/20 00:18 記者:記者陳姿利、周育鋒/台北報導
「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」,這句話,許多人都有聽過,但是什麼才是真正的理財,很多人卻搞不清楚,理財專家夏韻芬感嘆,台灣的人普遍都存有賭博心態,習慣短線操作,喜愛高風險的投資,有八成的人理財不是找專家,而是因為身邊的同事說他自己買了哪一支股票或基金,有賺錢,才跟著下去買的,這種道聽塗說,只靠短期經驗的理財方式,也許短期的確可以賺到錢,但最後終究會落到ㄧ場空,這也是為什麼在臺灣經驗中,有六成的人曾經靠投資賺到錢,但非常矛盾的是,根據經濟部統計的資料,卻有高達七成六的人,退休生活是屬於貧窮的水準,因為很少人去考慮過長期的績效,所以像子女教育金、退休金這種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大資產,國人多做的很差。
夏韻芬建議,國人若想要脫離M社會的底端,ㄧ定要理財,但重點是一開始ㄧ定要有正確的理財觀,才有可能一直朝富有的道路前進,不至於因為投資失敗而從此永無翻身之日。
夏韻芬提到以下幾點正確的理財心法
1. 資產配置,簡單來說就是分散風險,你必須檢視一下,你的投資是否是單一地區,是否是單一市場,這一點對剛踏入理財的新手很重要,如果資產配置有做好,幾乎已經掌握了正報酬了,美國基金經理人研究指出,影響基金正報酬的因素中,資產配置佔91.7%。
2. 理財的目標必須明確具體,台灣人的通病就是,看到別人在投資,所以我也要投資,但從來沒思考過,自己投資有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,這種沒有目標,只是跟人家一窩鋒搶著投資的心態,根本不用太期望會有好的結果。
3. 風險規劃遠重於投資報酬率,這也是許多人常常忽略掉的,根據統計國人投資的心態多半是,考慮什麼時候會回本、報酬率有多高、但是對於風險卻很少人實際的去考量,夏韻芬表示,所有的金融工具,必須優先考慮風險的問題,若你能優先考慮風險,並把風險壓在最低的狀況,談投資報酬率才有意義,否則只是空談。
4. 靈活彈性,理財的時間很長,若你使用的金融工具,有變現的困難,甚至沒有辦法任意轉換成其他性質的金融工具,那你就必須好好考慮了,也許你現在剛好有賺錢,但是ㄧ但景氣反轉時,你就會遇到很大的風險,因為你選擇的工具不具靈活彈性,將會帶給你很大的困擾。
最後當你了解以上理財的四種心法以後,代表你已經擁有了正確的理財觀,有正確的理財觀才不至於會賠錢,但最重要的請你現在開始理財,根據調查國人不理財,最大的原因是薪水少,沒錢可以理財,佔82%,很多人認為理財重要,但是要等我有錢才可以理財;但是沒人願意面對的真相是,沒錢其實是一種結果,理財只是ㄧ種過程,不改變過程,而想要改變結果,是天方夜譚,在現在的微利時代,你可以等有錢,等一輩子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