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 


 

不要讓你的理財目標繼續瞎下去

 

理財這件事,絕對不是錢賺愈多愈好,除了賺錢,還要學會省錢、用錢,因為慾望無限但是資源有限,因此人生不同階段,想要達成的境界不同,絕對會影響理財目標的設定?捨與得之間怎樣拿捏?怎樣的目標才能過平衡美滿的生活?怎樣的目標才不會好高騖遠?怎樣才不會讓自己成為追逐金錢的奴隸?

 

  人的一輩子離不開理財,理財除了意指運用金錢的技巧之外,還包括檢視資產狀況,將手頭上可做分配的資源,按照輕重緩急的比例,分配到不同目標當中,完成人生理想。

 

  經濟學裡面有個重要的原理:「欲望無窮,但是資源有限」,我們手頭上可以運用的資源,總是沒辦法滿足人性的貪婪,所以「設定目標」,透過資產配置、階段理財等等策略,區分輕重緩急,將有助於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,滿足我們的需求。

 

理財目標包括哪些?

 

  我們的薪資所得大多使用在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各種的開銷上面,但與上述日常生活所需的臨時開支不同,理財目標強調的是長期的規劃,特別意指需要累積較多資本,經過較長時間才比能取得的,的例如房子、車子。普遍來說,人們的理財目標包括:購買房產、應急週轉、合法避稅、結婚成家、開創事業、子女教育、退休養老、遺產規劃等大。

 

理財目標的設定,取決於人生階段與風險屬性而有優先順序,單身時期的資產增值管理就比子女教育基金重要,退休時期的養老與遺產規劃,就比購買房產更為優先。

 

錢不是賺愈多愈好嗎?為什麼要設定目標?

 

  我在演講或者日常生活當中,總是會被問到「怎樣設定理財目標」之類的問題,我反問回去,得到的答案不外乎「我要變富翁」、「嫁個有錢人」,你的回答是不是也很類似呢?我認為這類「錢愈多愈好」的回答,實在太含糊籠統。

 

  很少人能夠精確地告訴我,他到底在多大歲數之前想用多少錢完成怎樣的目標,根據我的觀察,沒有明確的目標,缺乏詳盡的行動準則,理想也比較難以實現,因此擬定精確的理財目標,並且按部就班的去執行,拒絕「跟著感覺走」,才能掌握執行的效率以及需要補強的部份,趁早讓你「美夢成真」。

具體化、數字化 完成理財目標

 

  如何設定理財的目標,我建議第一步得從具體化、數字化地開列清單開始,例如「我要購買一棟房子」,但到底是要買100坪以上的大房子?還是十幾二十坪的小套房?要座落在鬧區的高級公寓?還是郊區的透天厝?

 

  第二步計算完成這些目標需要花多少錢,畢竟標的物之間的價差相距十萬八千里,例如、車子的價錢從二手車的數萬元到上百萬都有,便宜的車子你存錢一年就買得到,購買高貴的進口車則要省吃儉用好幾年,你必須抓出個範圍、價差,讓你知道若要完成願望,最高與最低之間分別需要準備多少錢。如果說:「我要在兩年內買一輛40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」,這樣就比較清楚了,這個目標可以清晰的用貨幣來衡量,就是40萬元。

 

  第三步從未來回推到現在,為了完成目標,你必須做到哪些工作,例如兩年之後我想購買40萬的經濟型轎車,以一次付清不貸款為前提,從現在開始我每個月累積存款要達一萬七千元。我以下列附表來說明:

 

理財目標

 

不明確:退休後我要過著舒舒服服、無憂無慮的日子

 

明確:預計50歲,也就是15年後我要退休。

 

需要資金

 

不明確:愈多愈好

 

明確:退休後我要有一千萬元的存款

 

準備工作

 

不明確:認真工作

 

明確:選擇投資報酬率達8%以上的工具,每個月至少存一萬元

 

每半年重新檢視 修正不切實際的目標

 

由於每個人想追求的生活和自身所處的情況,像年齡、工作及收入、家庭狀況等都有不同,所以不同的人設定的目標會不相同。即使是同一個人,目標也會有長期、中期和短期之分。

 

短期目標通常訂在一年之內達成,像出國旅遊;中期目標通常在35年內完成,像買車、整修房子等;長期目標一般則訂在5年以後完成,像籌措購屋基金、退休等。不論短期、中期或長期目標,設定時都必須明確而不含糊。個別的目標設定後,最好依各個目標達成的優先順序列個總表,時時提醒自己,哪一個目標要先採取相應的理財措施。

 

目標設定之後,不妨每半年要重新檢視一次,好像每半年進行盤點一樣,審核自己哪些事情做到了?哪些事情還要再努力?我不鼓勵每個月檢視,因為可能有些事情無法立竿見影,如果檢視頻率太高,會因為進步幅度太小,讓自己情緒變得不好。

 

除了自我檢視,尋求理財專員提供專業協助,效果有可能更佳,不管使用哪種方法,我呼籲你一定要瞭解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,考慮符合個人能力和市場環境的要求不可省略,預定的目標一定是在當前條件下可以達成的才有意義。>一旦力有未逮之處,要不就是往下修正自己的目標,要不然就是找尋其他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工具,或者設法開源節流。我慎重地強調,在有理財目標的情形下,如果連最基本的強迫儲蓄都做不到,你就根本沒有資格談理財了!

 

確立目標要考慮的外在問題

 

除了具體化、數字化以及修正不切實際的理財目標等內在因素之外,外在環境的挑戰也左右理財目標的實踐比例。

 

一、風險:

 

「月有陰晴圓缺、人有旦夕禍福」,意外總是在意料之外,例如車禍、疾病、重大投資損失等等,如果對此沒有準備,往往會對自己和家人造成嚴重的財務影響,阻礙理財目標的實現。預防措施是對個人的意外、健康等問題進行風險管理,通過保險等工具,例如終身壽險、定期壽險、醫療保險、 重大疾病保險、意外傷害保險等等,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。

 

二、通貨膨脹:

 

什麼是「通貨膨脹」,經濟學家將通貨膨脹定義為「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,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,並且對整體經濟活動造成一定影響」,我將它翻譯成白話,再解釋一遍:「對消費者來說,人人都想用較少的金錢,購買物超所值、保證最便宜的貨品,如果不行,一分錢一分貨,買方賣方互不吃虧則是最低底限,萬一過去能夠買到一分貨的一分錢,現在居然只能買到半分貨,錢變得不值錢,就是『通貨膨脹』」。

 

完成理財目標的過程稱得上是長期抗戰,不幸地是通貨膨脹的惡果,時間愈長愈明顯,我舉個更清楚的例子說明嚴重性,假設你打算一年之後花費5萬元購買機車,目前一年的通貨膨脹率是3%,那麼只準備5萬元到時可能會因價格調整而買不成,你需要的是51500元。(計算方式:5萬乘上1.03)

 

總結上述兩點,我要闡述的是準備工作與理財目標之間,絕對不是平行的直線,橫阻在中間的障礙遠超過我們的預期,但我們千萬不可以輕言放棄,不顧更光明燦爛的未來。

 

Yes You can make it

 

行文至此,你對於本課的重點是否已經把握住了呢?我強調再三理財的目標必須明確、可行,不是虛無飄渺地畫大餅、開支票,因此在閱讀完這個章節之後,你不妨準備一隻筆、一張紙,花個二十分鐘好好沉思ㄧ下,按照我建議的步驟,把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的目標具體化寫下來,如果有圖表更好,如此將有助於你進行成功的理財規劃。

 

一旦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標是什麼,並且擬定執行計畫,不論有多困難,都不要放棄,也許追求夢想的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阻礙、心態也許消極,但是千萬要堅持下去,因為:「你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,最後你就會變成那樣的人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君 的頭像
    阿君

    happygirl's space

    阿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